各院(部):
为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规范教研活动,科学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现将本学期相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教研活动内容
各教研室围绕学校年度教学工作要点、重点和院(部)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研活动。
1.深入研究并严格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支撑指标点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等开展教研活动,要做到开课按培养方案,授课计划与内容、课程考核等按教学大纲,严格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
2.分享并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经验”。课程教学改革涵盖教学方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混合式等)、教学手段(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合理重构)、教学管理(课堂管理)、考核方式(过程考核)等,安排1-2名具有丰富经验或有教学改革新思想的教师进行分享,1-2门课程进行实践。各教研室至少开展两次活动,并做好典型案例和实践效果总结。
3.研究学习有关文件,做好专业与课程建设。研究学习“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和创新实践平台申报”“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等最新文件,做好项目培育;对标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围绕课程教学理念革新、课程内容重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教研活动,有计划地建设省级各类专业与课程(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建设资助项目;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每个教研室要选择1-2门课程进行相关教学设计与实践,积极培育优秀教学项目与课程。
4.青年教师培养与教学比赛。从师德养成、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案撰写、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效果与评价、教学科研业务提升等方面进行指导,要特别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指导;围绕第十一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三届教学新秀评选,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现代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如何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等方面组织专家团队指导青年教师。
5.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与建设。建设完成的在线开放课程(共享课、知识图谱课程),围绕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提升、过程性考核的优化设计、课程的持续建设等方面开展教研活动。要强化课程的应用深度与广度。
6.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经验分享。认定的课程(负责人)围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案例汇编等做一次建设经验分享或开展一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观摩课。
7.集体备课。每个教研室至少开展两次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要事先明确备课课程、备课形式、备课主题、备课要解决的教学痛点问题等,并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效果作总结。
8.教改项目研究与实践。做好省级2024年度教改立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校级2022年重点教改项目、2023年延期项目、2024年一般项目的结项准备工作,并做好2025年度校级教改项目的研究立项准备工作。
二、基本要求
1.院(部)要加强对各教研室的指导和督管,围绕教研活动内容,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各教研室工作计划(附件1),于2月24日前电子版报送教研科。
2.教研活动务必做到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确保时间充足,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详实,效果明显可评,真正使教研活动起到推进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3.教研活动原则上每周开展一次,要及时做好教研活动记录与教研资料(附件2)的整理和宣传,有特色的教研活动要在院(部)网站进行宣传(至少每两周宣传一次)。各教研室每学期将教研室工作计划、教研活动记录、教研室工作总结合装成册,院(部)归档。
附件:1.教研室工作计划.doc
教务处
2025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