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真经强管理 共提升促教学|智能建造学院赴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交流教学管理经验

发布时间:2025-09-25浏览次数:10

为精准破解教学管理痛点,提升试卷批改与教学材料整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925日,智能建造学院赴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专题交流,学习成熟经验与实践方法。智能建造学院院长孙增寿、副院长冯国海携各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组成交流团参会,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院长赵传江,副院长毛艳青、李娜、唐文宝及相关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热情接待并出席会议,会议由赵传江院长主持。

会议伊始,赵传江院长代表学院对智能建造学院交流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教学管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保障,试卷批改与教学材料整理作为教学闭环的关键环节,其规范化建设对提升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愿毫无保留分享实践经验,助力双方互学互鉴、共同进步。

随后,毛院长结合学院“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的工作思路,围绕试卷批阅与分析作专题经验分享,核心内容涵盖四方面:

第一,深研文件明方向。学期末试卷工作启动前,组织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及骨干教师共同研读学校最新文件,从评分标准细化、批阅符号规范,到分析报告数据维度设定、问题改进针对性,逐一对照明确要求,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第二,定制模板强引导。针对教师试卷分析“千篇一律”或“过于简略”的问题,自2023年起组织各教研室编写“通用框架+课程补充”模板。通用框架含“试卷基本信息”“成绩统计”等模块,课程补充则结合学科特点细化:理论类课程侧重“按小题、按题型、按章节”统计失分率以定位薄弱知识点,实践类课程明确“设计创意”“技术规范”等作品评价指标,既降低撰写难度,又保障分析专业性。

第三典型引路优帮扶。定期开展专项培训,通过拆解批阅规范、分析深入的正面案例,剖析批阅符号不统一、分析泛泛而谈的反面案例,强化教师标准认知;同时为外聘教师、能力较弱教师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逐句指导试卷分析,确保批改标准落地。

第四三级审核守底线。实行“教研室初审—学院复审—教学督导抽查”三级审核机制,要求教师先用铅笔批阅试卷,二轮审核后再描红,减少批阅与计分错误;各审核环节分别聚焦批改规范、分析报告逻辑性、质量盲区,形成“发现问题—反馈整改—复查确认”闭环,同时将问题清单与改进建议纳入下学期培训重点。

互动交流环节,孙增寿院长、冯国海副院长及智能建造学院骨干教师围绕“三级审核”效能提升、教研室审核推进路径、试卷分析深度不足等实际难题接连提问,直击工作痛点。赵传江毛艳青院长结合学院实践逐一回应,从绩效激励、流程优化、模板升级等方面给出具体解决方案,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交流尾声,李娜副院长“系统性提升考研率”向智能建造学院取经。孙增寿院长分享了“全周期考研培养体系”经验,包括新生认知教育、薄弱学生辅导、专属工作室保障等特色做法。

会后,智能建造学院交流团实地参观了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试卷档案及教学材料展示区,对其规范的归档管理、详实的材料体系给予高度评价,直言“收获满满,为解决学院教学管理问题提供了明确思路”。

最后,赵传江院长总结表示,此次交流实现了经验的精准传递与深度碰撞。冯国海副院长代表智能建造学院致谢,认为对方经验兼具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将积极借鉴应用于学院教学管理实践。

(文/范田田 图/杨爽 审核/郭盼、骆诗霞、焦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