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示范促推广,以优质提整体。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10月17日上午,小学教育教研室举行“《汉字文化与书写》——钢笔字技法训练”校级公开课,特邀郜成有副教授主讲,2024级小学教育3班学生现场听课,众多教师参与观摩学习。
课前热身环节,郜成有教授已早早来到教室,针对学生书写的粉笔字作品进行细致指导。他聚焦《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枯”“火”“尽”“风”等字,从笔画力度、结构布局到运笔节奏逐一拆解,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课堂伊始,郜教授着重强调书写基础规范,带领学生重温“三个一”准则: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并亲自示范正确坐姿与执笔方法,纠正学生常见的姿势偏差。随后,他以“日”“贝”“牛”“毛”等24个常用偏旁部首为核心,系统讲解起笔、行笔、收笔的技巧要领,结合例字分析部首在不同汉字中的搭配规律。
讲解“毛”字旁时,郜教授巧妙延伸文化故事,分享了毛泽东对“毛”字“反手”寓意的解读,将汉字文化与精神内涵相融合,让课堂更具趣味性与深度。学生们专注聆听,不时提笔练习,课堂氛围浓厚。
课程尾声,郜教授总结钢笔字练习“循序渐进、心手合一”的要点。送别听课教师时,他特意送上定制钢笔与亲笔墨宝,寄托对教育同仁传承书写文化的期许。众观摩教师认为,郜教授的课实现了技法与文化的融合,基本功指导细致到位,文化故事的延伸让学生在学写字的同时悟内涵,符合美育视角的书法教学理念,然而,偏旁部首讲解与故事延伸的时间分配相对较少,课后观摩教师和学生们纷纷表示“回味无穷”。
此次公开课将技法传授与文化浸润相结合,既夯实了学生的书写基础,也为教师提供了优质教学范例,课程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为今后开展书写教学提供了宝贵借鉴。
(文/杨华 图/杨华 审核/张贝贝、毛艳青、赵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