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传承、利用好商丘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文化自信,2025年7月8日,365体育投注“非遗面塑IP实践队”响应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号召,在商丘市文旅局、非遗保护中心、梁园区文化馆等单位指导协助下,以校政合作模式开启非遗探索,旨在打造商丘非遗活化新平台,让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一、展区凝视:当传统面塑遇见古今百态
迎着朝阳走进梁园区文化馆,非遗面塑传承人李文老师的作品展区率先带来冲击:岳飞塑像身披铠甲,甲胄纹路纤毫毕现,仿佛随时能策马出征;而现代IP题材的面塑则造型灵动,让同学们不禁惊叹“传统技艺也能这么时尚”,纷纷用镜头定格这“古今碰撞”的独特美感,为后续的深度探索埋下伏笔。
二、讲座溯源:听技艺里的生活史
紧随展区参观之后,李文老师的讲座为同学们梳理了面塑的历史脉络:从汉代面俑的实用功能,到唐宋“面果”的节庆用途,再到明清“江米人”的民间场景。她强调“面塑与生活、习俗紧密相连”,并结合揉面弧度、捏塑力度、工具选择等实操细节,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非遗正是代代人用双手打磨出的生活智慧,也为接下来的实践环节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实践共塑:玄武IP的指尖重生
基于对传统的理解,实践环节以“传统神兽玄武+现代萌系设计”为主题展开。看似简单的形象对新手颇具挑战,李文老师便言传身教,细致讲解制作步骤并反复示范。在不断尝试中,同学们手中的玄武逐渐成型,既显威严又带萌态,切身领会到“捏的不只是面团,更是千年文化的‘萌版’化身”,让此前的认知在指尖实践中得到升华。
四、薪火相传:让传统走进日常生活
这场从观赏到聆听、再到动手的体验,如同一座桥梁,让非遗面塑从书本上的名词,变成了可触可创的生活具象。正如李文老师所言:“技艺会变,非遗文化心意相通。”实践团队也由此更加坚定:要持续探索非遗传播新路径,让这门古老技艺在年轻力量的参与中焕发新活力,真正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此次探索不仅让商工学子触摸到面塑技艺的温度与厚度,更通过校政合作的创新模式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动能。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更多非遗技艺走出展馆、融入日常,在代代相传中绽放持久光彩。
(文/图/非遗面塑IP实践队 审核/刘怡棋、曲莹莹、邵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