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9日,机械工程学院新专业申报与新专业备案党政联席会及专家论证会在学院80317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严格把关、科学论证学院拟申报的“智能制造工程”与“智能测控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并对拟备案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与“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进行深入研讨。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晋会杰教授主持,校长助理刘仕平教授、学院党委书记肖建伟、韩振南教授等高级职称专家、各教研室主任及各新专业主要负责人悉数出席,共同为学院学科专业发展擘画新蓝图。
会议伊始,晋会杰院长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要议程,随后,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主要负责人孟华老师和智能测控技术专业主要负责人武小倩老师分别就各自专业的开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等进行了详细汇报。其中两位老师重点从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实验室及设施建设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论证了新专业开设的可行性。
汇报结束后,与会领导、党委委员及专家们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评审讨论,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刘助理首先高度肯定了机械工程学院作为学校学科发展“领头羊”的地位,明确表示学校层面将全力支持新专业申报。他着重强调:新专业建设需广泛借鉴国内外成功高校案例经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必须精心设计,确保毕业生“可就业、能就业、就好业”;申报材料格式规范是基本要求,务必杜绝错别字、语病及表格跨页等技术性问题;核心课程的设置需再次精炼与聚焦,确保数量精当、内容前沿、质量过硬。
晋院长重点聚焦申报材料细节:申报表是评审核心依据,要求所有支撑材料必须齐备无误;针对设备总值数据,指出部分估算需更贴合实际,可做适当优化与删减;师资结构需科学合理,中高级职称比例需优化,师生比必须严格控制在15:1的比例内。
会议专门就师资梯队建设进行了深入商议,肖书记特别要求确保教师职称信息准确无误,梯队呈现合理“顺序性”,并提醒学校层面对招生人数有特殊安排,建议核实后再确定。
韩教授敏锐指出部分申报材料中存在的课程名称表述不一致、不准确的问题,各专业负责人均认真记录,承诺立即核查修正。
随后,会议进入预备案专业汇报环节。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由蒋正帅主任汇报,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由李威主任汇报。两位负责人同样围绕专业开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广阔前景及当前筹建的具体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坦诚说明了现阶段专业建设中亟待提升的环节。
专家评审意见同样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其中,刘助理指出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个别课程类型及学期安排合理性需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应强化能源材料相关课程,以完善知识结构。晋院长在总结预备案专业讨论时,也再次强调了申报材料差异化的普遍要求。
接着,会议进入党政联席会议环节, 党委书记肖建伟在讨论中特别关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的育人实效以及新专业如何更好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等问题,要求各专业在后续修改中予以重点体现。会议最后一致通过了四个新专业的申报。
会议尾声,晋会杰院长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肯定了各党委委员和与会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各专业团队的前期工作,并再次强调了几个攸关成败的核心要求:
(1)申报材料务必“量身定制”:四个专业的申报书内容必须体现专业特色,需根据各自专业内涵进行深度差异化表述。
(2)论证数据务必真实可靠:所有支撑数据必须经过多轮严格核实,确保准确无误。
(3)细节打磨决定专业品质:从课程名称统一性到材料排版规范性,所有细节问题均需精益求精,反复修改完善。
(4)时间节点就是战斗命令:务必紧盯新专业申报的最终截止期限,高效、高质量完成所有材料准备与提交工作,确保万无一失,绝不允许延误。
肖书记补充强调,各专业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要切实负起责任,将本次党政联席会暨论证会的决议和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学院党委将全程监督指导,确保新专业建设平稳起步、高质量发展。
本次党政联席会和专家论证会的成功召开,是学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政共同决策机制的重要体现,标志着机械工程学院在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迈出坚实一步。四个新专业的规划建设,既是对学院传统优势的深化拓展,也是面向未来的前瞻布局。学院党政将密切协同,充分吸纳专家智慧,持续优化方案,全力推动新专业建设,为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服务制造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文/王颜霞 图/张芳芳 审核/张芳芳 晋会杰 袁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