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365体育投注智能建造学院与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举行了一场富有成效的调研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加强两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分享与合作探讨。
活动伊始,孙增寿院长、于洋副院长分别介绍了各校的与会人员。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的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情况等。孙院长重点介绍了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的进展。他强调,学院核心在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并秉持“124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产教融合”为一个核心;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平台”与“产教融合的实践实训平台”两个平台;聚焦“实习实训、专业课程、毕业设计选题、专业综合能力”四个培养方向。在实践教学方面,学院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基础,致力于“突出实践能力”,并搭建了“双师型教学平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三大平台。孙院长也坦诚提出了当前学院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主要是高层次人才短缺,并就此询问了徐州工程学院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措施,同时探讨了应用型高校教师如何开展科研、提升科研能力的路径。
于洋副院长随后介绍了该院的发展历程、专业构成、师资力量与实验室条件。他详细阐述了学院目前主要围绕“地下工程与岩土改造”、“智能建造与安全应急”、“固废与绿色建材”三个方向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于院长介绍,学院遵循“双高协同”要求,积极推动高校与地方高新产业园区的深度合作,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学院的学科建设、科研研究、人才引进、设备购置等均紧密围绕上述三个方向,实施“有组织的科研”,整合师资力量,形成协同攻关的合力。他以“双高协同”理念为核心,强调了学科引领对学院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于院长分享了徐州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推动教学转型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引导博士学历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脱产锻炼,以深化实践教学、洞察行业实际需求、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具体做法。
在自由交流环节,双方与会人员围绕“智能建造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365体育投注土木工程教研室主任陶红林指出,“智能建造专业应该以土木工程为本,基础不能忘”。于洋院长对此表示赞同,并提出“智能建造专业中土木的核心课程一定不能忘”。孙增寿院长则强调“智能建造重点还是应该落在建造而不是智能”,明确了专业建设的根本方向。
交流结束后,在365体育投注智能建造学院教学秘书苗圃老师及实验室主任邱枫老师的陪同下,于洋院长一行参观了智能建造产业学院,相关老师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实验设备与条件。
本次调研交流活动促进了两院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未来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师资建设等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方均表示,希望今后能继续保持密切沟通,携手共进,共同为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文、图/杨可 审核/刘巧慧、杜少琼、冯国海)